机器人替代人工已成电子制造业趋势
发布时间: 2014年07月09日
前段时间,海尔要裁员上万人的消息在业界闹得沸沸扬扬。据了解,海尔减员的主要原因是开始大量使用自动化设备或机器人,正是制造业的智能化减少了用工数量。
事实上,从富士康工厂到佳能工厂,从飞利浦的小家电生产到苹果产品制造,自动化机器人设备的参与度越来越高,消费电子产品生产正在进入“无人”时代。
有消息称,富士康首席执行官郭台铭日前在一次股东大会上表示,公司或赶在“iPhone6”智能手机投产时,在苹果等设备产线上启用包括:自动点胶机械清,焊锡机器人,装配机器人等多款机器人。据悉,富士康计划在一开始配装1万部机器人来取代人力,这其中就包括生产苹果iPhone系列产品的工人。
而这样的情景早已在欧洲一些工厂上演。据了解,飞利浦荷兰德拉赫滕工厂就使用了128个机械手从事工作。在这家荷兰的新式工厂内,摄像头引导机械手臂实现的技艺水平,超过了最灵巧的工人。负责管理德拉赫滕飞利浦生产线的电机 工 程 师 维 瑟 称 , “ 拥 有 这 些 机器,我们能制造出全世界任何消费电子产品”。
机器人的成本正在逐渐地降低但是工作的技能却是越来越精细。因而有专家认为,低成本自动化机器人的出现,将重演上个世纪美国农业技术革命的大规模改变。
作为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,被称为“世界工厂”的中国更因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而被广泛看好。按照国际机器人联合会(IFR )的分析数据,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量约在16 .8万台,同比增长了5%,中国机器人行业一直保持15%左右的销售台量增幅。该机构预测,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有望在2014年爆发,大规模实现机器替代人工,并且到2016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。
但作为一个新兴产业,“机器代人”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,其实施的程也不一定能够一帆风顺。东莞旭通自动化程工表示表示,现在工业机器人80%被国外企业占据,国内机器人主要为市场驱动,现在我国也在大力扶持国产机器人企业,但行业发展仍需时间。
据报道,在富士康主营的手机代工业务,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还是在前端的高精度贴片、外壳点胶和后端的装配、搬运环节,在绝大部分中间制造环节,还是必须用人工,因为型号、功能、复杂程度各有不同。如何适应这种小批量生产模式,可能是机器人产业普及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。
上一篇新闻:从广州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会看国内工业化30年到放眼2014 下一篇新闻:富士康Foxbots 机器人正式使用